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筑案例 > 建筑作品 >

解读北京中关村核心区“十二五”规划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3-08-27 11:43

  在5月29日召开的北京海淀区核心区建设大会上,5个从宏观到微观、引导核心区“十二五”时期创新发展的核心区建设相关规划正式发布。

  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功能承载区,核心区在“十二五”时期迎来了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目标,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推进机制体制先行先试,打造首都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

  全面对接中关村创新平台

  核心区“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5年,核心区将积极对接中关村创新平台,力争在成果转化、科研经费管理、股权激励、行政审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等方面取得突破,率先探索出具有示范意义的机制体制和创新政策,促进科技教育经济紧密结合。

  解读: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中关村创新平台在京揭牌,该平台是为先试先行政策有效执行提供的“着陆”载体,也是政府、企业之间的交流、办事平台。

  此前,国务院原则同意中关村“1+6”的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系列先行先试改革政策。“1”即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6”即支持在中关村深化实施先行先试改革的6条政策。作为“1+6”系统中的“1”, 中关村创新平台的搭建也正式宣告中关村“1+6”改革政策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核心区将充分发挥科教智力资源高度密集的优势,构建中央与地方创新资源联动机制,积极整合利用首都创新资源,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创制一批新标准、推进一批示范应用,持续引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在对接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方面,核心区将鼓励企业、高校院所和新兴产业组织承担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大型飞机等国家重大专项,引导区域内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承接一批国家“863”、“973”等课题以及北京市科技项目,产生一批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创制一批专利和技术标准,不断增强创新引领能力。

  建成中关村人才特区

  核心区“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5年,核心区将全面建成中关村人才特区,培育和聚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各类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创业资本集聚,股权投资与交易活跃,将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创业投资中心之一;将构建起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知识产权创造、运营以及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完善,国际知名专业服务机构集聚;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区域特色的良好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解读:今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发改委等十余部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的《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中提出,2015年在中关村全面建成国家级人才特区,为此将在中关村实行直接落户、资金资助、定向租赁住房等13项特殊政策,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到中关村创新创业。

  在今年北京市下发的《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行动计划(2011-2015年)》中指出,为达到引才目标,北京市鼓励用人单位自行建设人才公寓、支持央属单位向市属单位“柔性流动”和建设新型研究机构等新措施。

  核心区将充分把握国家推进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以及北京市打造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等机遇,积极强引和汇聚全球高端人才、资本、专业服务机构等创新要素,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

  核心区将通过积极发展股权投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加快科技金融创新试点、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来建设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通过打造新型创业孵化体系、构建知识产权创造与运营服务体系、完善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吸引和集聚专业服务机构等途径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

  核心区“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5年,核心区将按照“南优北拓”的思路,以中关村科学城为知识与技术创新功能承载区,以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为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功能承载区,加强产业用地的统筹协调,大力优化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序引导项目落地,配套设备与生态环境将显著提升,将新增产业发展空间1200万平方米。

  解读:核心区将加快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强北部地区的建设和管理统筹力度,建立产业聚集区和乡镇产业用地统筹协调机制,统筹山前乡镇产业空间规划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对产业功能区与周边乡镇资源的整合利用,引导项目专业化、集聚化布局,构建“一心、一带、多组团”的空间格局,建设以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核心的生态绿心,重点发展信息通讯、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生物工程与新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特色产业,建设北清路高技术产业集聚带。到“十二五”末期,力争新增产业空间800万平方米,实现总收入8000亿元。

  另一个重点,核心区将按照“空间整合、突出总部、功能提升、集约发展”原则,推进中关村科学城的规划建设。将以中航工业、航天科技、大唐电信、太极计算机等企业集团以及清华、北大、北邮、北航、钢研院等高校院所为重点,加快存量资源挖掘和规划调整,促进空间资源改造提升与集中、集约、开放利用,支持产业载体建设与发展,创新楼宇经济发展模式。

  “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建特色产业楼宇约380万平方米,改造提升已有楼宇面积50余万平方米,建设沿中关村大街打造“中关村生命科学与新材料高端要素聚集发展区”、沿学院路打造“中关村信息网络世纪大道”、沿知春路打造“中关村航空航天技术国际港”三大产业发展带。到“十二五”末期总收入将超过万亿元。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