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公司活动 > 走进系列 >

《走进》系列4: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字号+ 作者:monster 来源:未知 2016-08-10 09:16

时间:2016年04月22日
地点:成都
项目:西村·贝森大院、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4月22日《走进世界顶级建筑设计事务所》系列第三站活动如期而至,这一次我们与5所中部及南部地区的建筑院校的学生参加本次活动。
 
当天,我们先抵达了位于成都市青羊区贝森北路1号的西村·贝森大院,这是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入选了今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展。
《走进》系列4: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西村·贝森大院
 
《走进》系列4: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西村·贝森大院
 
西村·贝森大院是成都西村体量最大、业态最丰富的部分,定位于以大院办公和特色文化商业为核心的创意生活集群。占地面积约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中庭占地33亩,容积十分率低,1.49%左右。中庭在内圈跑道,以竹林景观为主,间有天井、水渠,一步一景。通过藻井、天井和林盘景观等传统建筑元素与大院的有机融合,让传统文化、四川地域特色与未来感在这里和谐统一。在内圈有水渠,环绕内廷,内圈跑道中间围绕着5000平方米的足球场。
 
跑道,是整个建筑的一大亮点,入口立体交叉,一直延伸向屋顶,相互贯通。中庭有一个内圈跑道,每个方向有一个外挂楼梯,跑道1.6公里长,主要用于骑自行车和跑步。
 
《走进》系列4: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西村·贝森大院
 
 
▲西村·贝森大院
 
大约四点,抵达第二个目的地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刘家琨先生亲自接待了同学们。40分钟的时间里,刘家琨老师以他幽默而风趣的谈吐方式解答同学们一个又一个问题。
 
《走进》系列4: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走进》系列4: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互动提问环节
 
《走进》系列4: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同学们与刘家琨在事务所合影
 
关于西村·贝森大院的设计问题是被提及最多的,从天台、廊道的设计到如何通过设计传达文化信号。刘家琨老师说:“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什么都想清楚才去做。设计更需要一个原始的意识。就好比廊道设计,用线性来表达时间,其实是出于本能。一个物体可能表达不到位,当一个物体被穿行,满足了我对建筑时间,线性阅读的变化需求。当做了很多的设计的时候,外界会帮你总结出一些规律,这时才发现,原来我是善于这样做。于是,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再去思考这样做法会带来什么好处。设计=下意识+有意识,实践+提炼,交叉综合”。
 
《走进》系列4: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从天台俯瞰

《走进》系列4: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集体登顶天台
 
《走进》系列4: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地下一层
 
谈及西村·贝森大院的未完成觉。刘家琨老师提出“ 使用中生长”的概念。因为最终并不清楚会有怎样的商家进驻到贝森大院里,于是设计师提供了一个骨架设计,制定了一些规则秩序,让所有人去发挥,集体创作,最终将这些个体融合在一起。就好比是一个书架,至于阅读者想要在上面摆什么书,随心情。这实际是一个秩序和自由之间的平衡。
 
《走进》系列4: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水獭造物
 
《走进》系列4: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手工坊
 
一位成都本地学生谈到参观西村·贝森大院给他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刘家琨老师说:“在成都其实并没有一座大院似的建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四川从饮食到生活习惯都有自己的特点,西村这个作品中将地方的精神和气质提炼出来了,市井的感觉,也许就是你说的熟悉感。”
 
《走进》系列4: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阶梯

《走进》系列4: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表皮肌理

《走进》系列4: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贝森大院的表皮
 
刘家琨老师本身是作家,又是建筑师,于是就同学提出,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一种设计思维的跨界?他说:“人可以做好一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了,一心二用的时候,其实是不够投入的。因此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想法很单纯,设计作品的时候我也不会想写作的事情。它们是是一个不同的工具,但是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可以找到共同点。如果没有语言的敏感度,如何去思考呢?语言是所有事情的基础。
 
《走进》系列4: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走廊
 
《走进》系列4: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西村艺术空间多功能厅
 
伴随着淅沥的小雨,告别刘家琨老师,带着答案与思考结束本次成都之行。

图片\王新 编辑/Monster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