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筑旅行 > 寻师问筑 >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字号+ 作者:江昊懋 来源:未知 2017-08-15 15:56

 
上个暑假去日本,几乎是在以每天一个的节奏看安藤的作品,以至于到最后对安藤果断粉转路人,原本计划写的安藤忠雄专题游记也不了了之——因为很难从他的建筑里体会到原本期待的感染力了,这大约应当是暴饮暴食的结果。
 
但安藤毕竟是以其建筑的动人力量而一战成名的,说安藤的作品没有感染力,几乎是在否定整个建筑领域诗意存在的可能性。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这次去亚洲大学美术馆前,几乎没再报太大希望,不过可能是休整了一个学期的缘故(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亚洲大学是新建的安藤成熟期作品),晃悠到门口看见那堵标志性的清水混凝土长墙时,还是不由得一震。幸运的是,这种震撼在参观完整个艺术馆后尚回旋不绝。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自从第二个设计总结课上被男神批评对空间氛围的营造因素“一点都不敏感”之后,这件事就一直作为一个心结迟迟解不开。这次台湾行难得看到这么多好建筑,想来也是一个训练的好机会,所以也就厚着脸皮就着亚洲大学美术馆来谈谈,安藤到底在用什么打动你。
 
一是形状。从早期的长方、正方,到中期的圆和椭圆,到现今愈发频繁的三角形,安藤向来极度偏爱完整的基本几何形。一个完整的基本几何形,必然给人完全不同于“一堆方盒子搭来搭去”(禄禄评价某人方案语)的感受。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柏拉图说几何是理想世界的表征,这绝非臆断,基本几何形独有的简洁性所带来的力度是深植于人的天性中的。但当建筑的功能性被加在几何形态上时,就需要有妥协和让步了。
 
安藤早期广泛使用的方形在功能应对上无疑是妥帖的,但除非场地本身具有很强的自然性随机形态,方形本身的几何冲击力是不强的。
 
所以安藤中期开始尝试圆和椭圆的使用。不过曲线边界和内部功能划分如何匹配和呼应事实上是很艰难的问题。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学生作业里倒是能经常看到曲线墙体和专门设计的曲线家具,但这样的做法在实际工程里完成度必然是极低的,更何况曲线作为极强的动态因素会很大程度上干扰整体建筑的宁静气质,所以安藤往往选择的方式都是尽可能拒绝对圆形的划分,或者像水御堂那样上部圆形,下端又转回为一个方。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这种办法应对小型的,或者对功能要求不高的建筑尚可,但一旦涉及到较强的功能分区要求时,其缺陷就很明显了。于是,安藤最后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三角形】作为平衡点。亚洲大学艺术馆最后采用三个正三角形的堆叠,无疑就是这一探索的最佳诠释。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正三角行的好处在于,一方面由于其中心对称性,是基本几何形形态感染力的代表者;另一方面其每个角均为60°,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太锐的夹角给功能安排带来的不便(六教和理科楼选择了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被师生广为诟病)。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虽然站在地面上的人看不到平面图,不能直观地感受到三个正三角形的堆叠,但由于正三角形这一主题在建筑中的反复运用,以及子空间里60°的频繁出现,参观者首先在基本形态上无疑就会感到第一层次的冲击力。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此处实名反对毅妈说的“我没觉得你建筑的形状对空间氛围能有什么作用”,一个60°的转角,一个90°的转角和一个圆弧面的转弯,其中所蕴含的情绪是有明显差异的。安藤在这个建筑中正三角形主题的选定,应当是建筑感染力的来源之一。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在亚洲大学艺术馆中,三角形这一形状主题被很好地贯彻了下来。从整体平面、场地设计,到支撑结构以及更细部的展架设计、地面铺装和顶光设置,正三角形不断重复,也算是到极致了。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当然,如果跳脱形状的层面来更深一步思考形式的话,应该说一个秩序关系明确的形式给人的感染力会更大,这也正是为什么大家做方案都在尽力摆托“一堆方盒子搭来搭去”的原因之一吧。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明确的秩序逻辑应当是对一个建筑的基本要求之一,违反了这一条的建筑即使内部空间效果各种丰富,外观上就因为其散乱而不被看好(对我就是在说自己第二个设计中期时的方案)。
 
安藤的作品之所以被学生们大量借鉴学习,很大原因大约就在于其秩序关系的一目了然。明确的秩序本身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感。这甚至和是否是基本几何形都没有关系。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而基本的秩序结构其实也就不超过十种,单老板第一节课就讲过,《建筑空间秩序》里也在提,不过那时无知,竟不知其重要性,现在想来多少还是遗憾。
 
安藤的中期作品大约也陷入了和董豫赣的红砖美术馆类似的局面里,一门心思在追求空间效果的精彩,对建筑的整体秩序结构多少有些忽略。这一点最为突出地体现在淡路岛梦舞台,简直就是一片【安藤小型建筑作品合集】。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虽然每一个单体安藤都在继续沿用屡试不爽的基本几何形,然而因为整体秩序结构的缺失,令整个规划变成了各种惯常手法的拼接而已,有一种莫名的混乱。对安藤的粉转路人大约也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二是材质。安藤标志性的清水混凝土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不过即使过了这么久,这种一直被建筑系学生惯用的装逼表皮在现实建造里难度依然高得令人咋舌。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日本专门派来6位技师和2位监工,台湾这边特意请出姚仁喜来配合,工程造完只是关于清水混凝土的事就又是拍纪录片又是出书,上网搜关于亚洲大学艺术馆的资料有一半都是关于清水混凝土部分的。
 
湾湾们对于自己最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造出做出大师满意的表皮来这件事简直自豪得不得了。然而,任何一个到过安藤作品的人都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当你第一眼看到一堵长长的清水混凝土墙时,当你第一次触到这种硬冷的材质柔滑的表面时,内心禁不住的深深颤动。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安藤的贡献在于他赋予了混凝土这种材质一种独特的美感,从而令材料本身无需借助外部装饰就具备了一种感人的力量。普通的混凝土就是一面粗大的墙,安藤用模板痕迹对它进行了自然而然的分隔,留下的圆孔更成为绝佳的装饰记号。
 
在这样的情境下,清水混凝土已经远远超越了材质这一基本的意义,而成为视觉、触觉和光影多个层次上感染力的来源。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这是清水混凝土自身的感染力,但材质的单一不仅不能突出材料特性,反而只会让人审美疲劳(我可以再拿淡路岛梦舞台当反例吗),因此材质感人的点其实更多时候在于不同材质的搭配上。
 
安藤通常会大面积地选择用钢和玻璃与清水混凝土搭配。这种搭配的妙处在于玻璃的虚透、钢材的纤细与混凝土的厚实和粗壮形成了极好的对比与补充。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安藤另外还喜欢用木材进行搭配——讲真木材配混凝土简直棒极了好吗(已被第二个设计洗脑),详情请看索尔克生物研究中心不需要解释,平时做的时候还可以逼逼下我是在用材质的切换暗示空间氛围的变化啊啥的。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在陶板名画庭院和狭山池博物馆里,可以发觉安藤还在用另一个元素来补充混凝土的坚硬感,就是水。混凝土上加水幕,把听觉层面的美学也加上。再加上水的流动在混凝土表面产生的纹理,在阳光下映出的光影,还有反映时间的青苔或锈迹,你不发出一声惊叹是不可能的。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三是光。只是大片的光而已是没有感染力的,要有大面积黑暗的衬托,或者有结构体的遮挡,光才显出其珍贵和韵律来。对光的控制力应当也是检验是否是一名合格建筑师的标准之一。
 
光的使用大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明暗对比,一类是阴影营造,前者有着更强的震撼力,而后者则更为细腻。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明暗对比在安藤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光之教堂了,在亚洲大学美术馆中他用了同样的手法,只不过将洞开在了天花板上。贯通三层的三角形细小光筒在黑暗的楼梯间里极具感染力,其名“最后之光”大约也意味着是整个艺术馆里最高级的一部分。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使用明暗对比来做光线营造大约需要注意两个要点,一是开口本身的形状,大约可以分为点状和线状两类,视所需要的效果而定,安藤在这个作品里用了三角形的点状光呼应其整体主题。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二是对小面积光所照亮区域的细致处理,因为光本来面积就小,光口本身作为吸引因素外,其周围被照亮的小部分面积也是人关注的焦点所在,朗香用了彩色玻璃,金贝尔的天花板有特殊处理,安藤也利用混凝土模板痕迹极好地加强了光的塑形效果——若是这光直接打在一面白墙上,该是多么索然无味。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阴影营造对功力的考验要更大,所产生的体验也更微妙。最简单的一种营造方法就是有韵律的结构构件投下的阴影,对于任何一个学生作品来说,把南侧的玻璃框和柱子搭出来拿太阳一照效果立显。亚洲大学艺术馆里成列的三角形支撑结构产生的正是这种效果。而在更高级层面,就要涉及到对光的渐变性的控制力。
 
首先,注意营造一条明确的明暗分界线,这种靠自然拉出的线条会有一种远胜人工的极强烈的美感。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此外,把光放进来时需要有控制,小面积的光能产生暗-亮-暗的变化韵律,这种变化无疑胜过大片的亮面。(ABA型的变化韵律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仅可以用在局部的光影里,还可以用在整体亮区和暗区的设置,乃至于立面的设计和建筑整体秩序的考虑)而安藤在水御堂里还提示了一种可能性,就是给光上色。通过界面本身的颜色,令光在烘托空间氛围时感染力更加强烈。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四是墙体穿插。这一点在亚洲大学艺术馆倒不是特别明显,然而安藤在日本的作品里这种手法几乎泛滥。办法很简单,就是在两面墙交接时一定不好好做成直角转弯,要做成两个面的穿插,同时为了让这种穿插能被识别出来,要在穿插处留出缝隙。
 
这两面墙中的一面最好特别大或特别长,这种穿插便更显其力度。墙上根据需要开门洞或窗洞,视线的交流令一个简单的空间变得富有趣味——穿过一面长墙上门洞的触动大约也只有体验过的人才知道吧。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但这一手法的缺陷在于通常更适合于露天建筑(例如陶板名画庭院、狭山池博物馆和淡路岛梦舞台),亚洲大学艺术馆由于强调有顶的体块感,因此用得不多,大约只有门口的一堵长墙还保留着这种手法的味道,不过其震撼力依然是极强烈的。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另外,在内部还发现了一处在墙与墙交接的地方故意留出缝隙的操作,这是明显的安藤式手法,只是孤立地放在这里多少有些不伦不类。
 
亚洲大学艺术馆:安藤在用什么打动你
 
如上种种分析大约都还是极粗浅的,那种走进亚洲大学艺术馆情不自禁的一声“哇”究竟是由什么引发的,也许还需要更长久更深入的思考。卒姆托说他在思考究竟是什么给了他独特的空间感受时,是“一切!一切!”。
 
我承认这样的感受,建筑中的每一个因素无疑都会对其空间气质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而且很难将这些因素次第独立剥离开来探讨。但毕竟要学习怎样营造空间氛围,有时不得不将其简单化归类处理。安藤倒还不算空间氛围处理的最高大师,什么时候倘若去了阿尔托的作品,也许会有更强的领悟吧。
 
 
 
图文 / 江昊懋
本文为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以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